发布时间:
2018-05-30来源:
浏览次数:
互联网家居电商品牌「我在家」获 a2 轮过亿元融资,本轮融资由和玉资本(msa capital)领投,跟投方为今日资本、云九资本。此前,公司还获得云九资本、今日资本的 500 万美元 a 轮融资;今日资本领投,金沙江创投、隆领投资和王刚天使跟投的 5400 万元 a 轮融资;以及蔡文胜投资的 1500 万元天使轮融资。
我在家创始人兼 ceo 赵启明告诉 36 氪,本轮融资将用于三个方面:
在全国重点城市加码自建仓储体系,搭建自有的“最后一公里”服务团队
整合海外供应链,将意大利、美国等国家的供应体系进一步优化
投资一批优秀原创的设计师,增加平台产品多样性
渠道和体验一直是家具行业的痛点,线下店铺渠道成本高,体验好;线上免去了渠道搭建的烦恼,但用户体验就难上去。而在消费升级的大环境下,人们对于家的要求越来越高,注重质量和实际体验,对于家具行业来说,怎么调和这两者之间的矛盾,就成为了新的增长点。
「我在家」成立于 2016 年 1 月,其商业模式是,通过返佣,让拥有平台上家具的用户开放自己的家给新用户体验家具。
用户在平台上选好心仪的家具之后,可以在平台上预约买过这件家具的老客户,约定时间去老客户家实际体验家具。这样的老用户被称为“生活家”,在通过“我在家”的审核之后,即可在空闲时段接待新客户。如果客户下单成功,“生活家”可以得到高达 5% 的回报。
“生活家”们
我在家表示,目前“生活家”的体验购买转化率高达 70%,消费者线下平均体验 1.4 次即可完成购买,真正下单的获客成本可以降至 2000 元左右。而体验“生活家”后的用户购买客单价是非体验用户购买客单价的 3 倍,2018 年第一季度的营收同比去年实现 100% 增长。
“在上游,我们直接与工厂合作,省去了供应商环节。在下游,把体验环节设置在购买过家具的老客户家里,为新客户提供了展现真实家具的使用场景和交流的空间,增设了一般电商平台没有的体验环节,同时也砍掉了家具销售环节中一些没必要的成本,同样品质的家具,我们的价格只有传统卖场的一半。”赵启明说。
赵启明对 36 氪透露,去年完成 a 轮融资后,我在家主要完成了三件事:一是将团队从厦门搬到了杭州,去年下半年尝试进入杭州市场,固化了许多战术级别的打法,准备今年向全国扩张;二是开始和 b 端商户进行合作,让用户能在更多地方、以更低的体验成本体验家具;三是在供应链上的完善,目前向我在家供货的工厂从 30 多家增加到过百家,还增加了许多国外的供货商。
从 2017 年 9 月开始,我在家已与桃园眷村、芸台书舍、亚朵酒店、首都机场等机构达成合作,与数家民宿、酒店和机场的合作也在洽谈当中。
这些场所的合作商家在我在家购买家具后,相当于转化为 b 端的“生活家”,将商业空间变成了“我在家”的线下体验店,用户可以到机场、酒店等场所体验家具。因为场景相对开放,所以其体验成本比去 c 端“生活家”要低得多。
我在家
不过,这些 b 端转化到 c 端的流量目前还不多。对此赵启明表示,其实我在家看中的并不是商家这端的生意——我在家为商家提供的更多是在供应链上的支持,为公司省去挑选家具的麻烦,公司业务的核心一直是 c 端市场,商家主要起导流作用。
“我们对商家的要求,基本就只有家具上有二维码露出,到达这些场所的用户一旦看中,扫码下单就能带走。”他说。
而在海外市场,我在家现在已经搭建了完善的供应链,与意大利、美国等多个品牌进行了合作,如美国的舒达(serta)、邓禄普(dunlop)等。
业务方面,目前我在家业务覆盖全国 160 多座城市,spu(标准产品单位)近 2000 左右,客单价超过 2 万元,平台上有 400 多位可体验的“生活家”,分布在包括北京、杭州、厦门在内的 32 座城市,下半年将会进入较为快速的增长时期,在国内,二线头部城市将是深耕的重点。
延伸阅读:
家具是个体量庞大的行业,市场规模在万亿元级别。但是限于渠道昂贵、高价低频、标准化程度低等因素,互联网初创尽管经历了这几年的竞争,也没能很好地啃下这块饼。就线上平台而言,还暂未有巨头诞生。
赵启明认为,家具公司想要很快地做起来,从零到一两千万甚至一两亿很容易,但从几个亿到几百亿的量就很慢。因为关系到供应链、营销等多个环节,这些都非常考验企业的整合能力,哪个做好都不容易。
“最近两年资本比较看好家具行业,但如果想让市场真正理解家具行业,理解家具行业的真正的核心痛点,还需要时间。”他表示,企业发展得快还是慢,需要看自身的定位和把天花板定在何处,是想前面先快还是后面再快,都得看刚开始的基础打得好不好,而我在家属于后者。
(作者:咏仪 原标题:互联网家居电商「我在家」获过亿元 a2 轮融资,将深耕供应链及市场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