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0年,中国家居业同其他绝大多数行业一样,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。在巨大的困境之中,行业会走向何方?又在发生怎样的趋势变化,以及如何快速找到突围方向?
4月23日,今日家具邀请多位行业专家开启了“拨云见日”——2020中国家居业趋势突围论坛,反响热烈。现将直播主要内容整理如下:(扫描二维码可观看直播回放)。
李骞,未来商业智库创始人兼首席专家,分享资本、盛和传媒创始人,《中国泛家居产业趋势报告》出品人兼总主编,著有《如何与3亿新中产交朋友》、《未来商业模式》、《决胜o2o的七大支柱》等畅销书。
朱海湛,中礼家具有限公司副总经理。(中礼家具成立于1996年,90%的家具为真皮家具,销往美国、英国、俄罗斯、法国、德国、意大利、荷兰、西班牙等世界 100 多个国家及地区。)
孙骏,法国力克中国区高级业务顾问。
2020年以来,家具行业的复工复产受到了极大阻碍。目前行业的恢复情况如何?企业的信心如何?都采取了哪些措施?今日家具历时7天,面向行业开展了相关调研。
在此次论坛中,我们也邀请中礼家具副总经理朱海湛作为企业代表,与我们一起进行了报告的发布和探讨。
在调研中我们发现,有36.99%的企业已经实现了100%复工(到岗人员在全部员工中的占比),有28.77%的企业实现了80%以上的复工。也就是说,加在一起有超过65%的企业已经实现了八成复工。
但另一个问题则显示出,企业的产能利用率是严重不足的。有23.29%的企业表示产能剩余80%以上,产能利用率在50%以上(含80%)的企业达到大约45%。仅有13.7%的企业表示,产能刚好够用。
而在实际调查中我们也发现,大量企业的订单量不足以支撑现有产能,尤其是疫情之后的5月至6月份会是比较艰难的时期。
调研还显示,企业复工后所面临的最重要问题,就是订单流失、需求不足,尤其国外疫情爆发为出口型企业带来重创,由此带来资金链的紧张。
作为软体出口企业,中礼家具也面临了同样的问题。不过,中礼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打击。
副总经理朱海湛表示,疫情的影响虽然大,但是比预期要好,海外订单的削减大约只有30%。
并且,由于公司的现金流比较健康,还对供应商做出了一定的支持,确保他们能正常运作。公司也在尽可能地保留员工,因为每个员工背负着一个家庭,和他们一起熬过难关。
此外,中礼家具也在加码国内市场。他表示,“对于内销,其实疫情爆发之前我们已经有规划,并不是因为疫情才开始推进,这是唯一我们会维持预算甚至加大预算的部门。
我们还是很看好国内市场的,作为一个制造出口和消费大国,我们还是很有信心的。国外疫情肯定会对消费造成影响,我们要提早为爆发期做好准备。”
在调研中我们发现,为了降低成本,有39.73%的企业实施了裁员政策,有21.92%的企业关闭了部分工厂或终端门店,还有38.36%的企业进行了库存清仓,以补充现金流,还有31.51%的企业进行了全部或部分员工的降薪。
中礼家具副总经理朱海湛表示,除了做一定的成本缩减之外,他们认为疫情虽然带来了很大影响,但也提醒企业:
提升效率是企业生存的重要因素,是每个企业都要重点关注的层面。虽然家具是传统制造业,但中礼还是会积极推动信息化,努力提升效率。
而他们的优点也在于都是“定制生产”,带来的库存压力要小很多。
软体家具一直是中国家具市场的明星品类,疫情之后很多人也认为软体会是更快迎来消费复苏的品类。为此,我们也对未来软体家具消费的关键属性进行了调研。
在问题“软体家具竞争的关键要素有哪些?”(多选)中,满足个性化、定制化需求,以及更高的性价比成为最受关注的2项。
中礼家具副总经理朱海湛认为,软体家具的最大竞争点包括了时尚、高性价比、个性化以及品牌的多重维度。
这和年轻消费群体日渐成为主流、电商等平台带来的信息透明化等因素有强烈关系。而由于未来的消费主力将是8090后,个性化定制一定会是消费主流,并会对企业带来深远的影响。
实际上,中礼家具在疫情爆发后仅有30%的订单受到影响,也是因为其个性化的定制订单占绝大多数。
最后他认为,品牌认知度对企业的长远发展十分重要,品牌代表了客户对企业的认知,这也是中礼加大对国内市场推广力度的原因。
对企业来说,除了关注当下的疫情,或许更要关注的是那些“不变”的因素。2020年,在短期影响之外,还有哪些正在发生的长期趋势?
未来商业智库李骞老师带来了《2020中国家居业大趋势》的分享,本次分享的部分内容也可在《泛家居产业2020趋势报告》中看到。(扫码可查看本书详细介绍)
2020年的疫情对行业会是怎样的影响?李骞认为“这是一次蹦极式的下降,谁能扛过去,只有少数人。要看自己有没有反弹能力,在下坠中不断调整姿势。如果企业结构不够健康,没有足够的现金流,是很难生存的。”
但除开疫情,企业要应对未来更加复杂的市场变化,还要具备四种思考方式。
首先是要具有产业高度的思考。从产业的状态来看行业变化。
他认为“家居产业正在从过去的快速增长市场,到现在更大一部分是存量市场。而在未来五年左右可能会进入到缩量的市场。为了适应未来发展,你必须提前做好布局准备。”
第二种思考方式,是需要全产业链的思考方式。这包括房地产的维度、装修的维度、零售的维度以及品牌的维度等。
第三种思考方式,是“生态化”的思考方式。我们的行业已经摆脱了“大行业小企业”,而进入了“大行业大企业”的成长模式。企业要在一个生态里面找到自己的位置。
第四种思考方式,则是需要具备“终局化的思考方式”。
未来的市场是什么格局,企业要做什么准备?企业在思考如何发展的同时,是否要去思考未来会如何“死亡”?怎样减少对上下游的损失?
疫情会令部分企业可能难以维持,但是对另一些企业也是机会。那么从产期来看,企业该如何自救、求寻找第二条发展曲线?李骞认为,企业可以从几个方面来探讨:
首先是要以用户运营为核心,这是大部分企业最难转换过来的。
第二是数字化发展,用技术来武装企业;
第三是要探索门店的进化,探索门店的4.0模式。
第四是不同企业的战略打法——大企业的决胜靠工程化,要建立适应工程的交付能力,中型企业的决胜靠零售,小企业则需要寻找缝隙生存。
最后,他认为有一点需要特别重视,即厂商不能“一体化”就没有未来。
个性化定制一直是行业的一大热门话题。
但企业如何实践个性定制?尤其对于软体家具企业来说,个性化定制不仅仅是增加sku这么简单,背后更是一套系统。
法国力克中国区高级业务顾问孙骏分享了《快速突围,制造企业如何迈向“个性化定制”》。
他认为,目前出口遭受重创,复工复产情况并不乐观。对于这样的行业趋势,外贸企业也在考虑转内销,使内销市场竞争加剧。
另一方面,家居消费正在呈现两个重要的走向:线上销售和定制生产。疫情催生了网购的爆发,而千禧一代渴望表达自我寻求品味的消费观,决定了定制化产品的重要地位。
而软体定制家具的商业模式,则可能是帮助企业在目前寻求脱困的时代突围而出、走向蓝海的一个选择。原因在于,它可以带来更好的利润率以及更快的资金周转率。
定制可以帮助企业提高产品附加值,比如比如沙发的对花对格、增加个性化。
在节省成本方面,通过合适的亚博国际app官方的解决方案,可以最大程度藉由高效算法及自动化设置爱,降低面料浪费以及人力成本。同时,定制生产最大程度降低了库存,降低了企业资金上的风险。
定制生产也给消费者带来多样化的产品组合,这也是定制的主要价值所在,从“千人一面”到“一人一面”,更加贴近消费者诉求。
以前厂商要实现定制生产会遇到很多限制因素,比如我们没有消费者的细分数据。现在我们拥有了消费者的大数据,有了具体的消费者画像,越来越能把握消费心理,接下来的任务就是我们用怎样的精准产品来迎合需求。
但家具企业开展定制业务,往往会面临许多的挑战。由于生产链长,协作是一个很大的痛点。
订单处理并非全自动化,还有很多手工作业,此外,实时可视性较差,无法实时跟踪等等。而企业的诉求简单用三个词来提炼的话,就是——协同性、自动化和简易。
而力克针对家具业推出的首款用于管理定制和小批量生产的“端到端”亚博国际app官方的解决方案——furniture on demand,则提供了一种高效的亚博国际app官方的解决方案。
例如,当消费者提出一个特殊的定制产品需求后,企业内部传统的操作方式是:
工作人员需要30分钟进行订单的处理,排料人员大概需要20分钟根据约束条件进行排料,面料上到裁剪线(不同图案需要分开裁剪),这个过程大概需要30分钟;企业也无法混单,只能一单一做。
以上所有时间加总,大概需要1.2小时,大约需要5个工作人员。
而在力克的数字化裁剪平台上,同样的定制化产品需求,操作方式则变为:
通过“云端”排料并将数据传送到裁剪线,裁床开始工作,不仅可以同时处理“对话对格”这类特殊需求,不同订单还可以同时并行处理,整个过程仅需要22分钟,人员也大大减少。
其中的关键一环在于,力克furniture on demand裁剪方案的制定过程完全是云端来计算和生成的,不受限于订单量的多少——100份裁剪订单对于传统企业来说就需要100次的工作,而对于云端平台来说仅是一次计算过程。
作为力克该亚博国际app官方的解决方案的用户,日本家具企业karimoku长期开展个性化的定制业务,每天接到900个裁剪订单,通过和力克的合作,更好的实现了自动化裁剪,尤其是对对花对格需求的满足。
简单小结一下:
在多样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,力克可以帮助企业实现部件化的定制;“对花对格”的高技术裁剪,可以提高产品附加值,而通过采用高利用率的排料,缩短学习曲线,传统的排料工作量大幅降低,面料的利用率更高,降低总体成本。
与此同时,通过实时监控与持续改善生产流程,还将帮助企业实现全流程的高度自动化。
朱海湛:我觉得不会,因为我们是一个制造大国,国内很多企业都有设立国外的工厂,我们现在定制化生产的交货期已经具备竞争力,即使隔着一个大洋,逆全球化不会完全发生,但是影响是一定的。
李骞:我觉得“逆全球化”不太可能发生,从宏观角度看,我们总是走向开放与高度一致。封闭将导致效率大幅降低。从微观层面看,偶尔回流是正常的。
孙骏:完全逆全球化是不现实的,可能会分层,高科技的东西就很难预测。以前,美国对中国科技比较低估,以为中国制造的都是低端货,突然一觉起来发现,中国是在核心领域和它竞争的,所以也许会脱钩。
朱海湛:我们企业受疫情影响较大,因为我们90%都是出口,国际之间的问题我们无法改变,只能提升自己的内功,提高竞争力。
李骞:未来除了小部分企业在国内生产,我认为大部分企业会布局在国外生产并销售。做好国内市场当然重要,但是国外也需要考虑布局。
孙骏:全球化流动是必然的。广大的亚非拉国家需要我们去开拓市场。脚步是永不停止的,我们能够打破逆全球化,来扩大全球化,做到全世界的运作、布局、销售、生产。
李骞:年轻人的消费观和我们差别是很大的。有个小朋友说:丑的东西是没必要存在的。
时尚对很多企业来说是很大的挑战。像上市企业顾家,他的生产速度很快,而一些小企业来做软体(床),没有太多的机会。
将软体家具的定制生产布局到全球化的企业有限,管理高效和数字化先进的规模化企业会占据领先位置。
朱海湛:现在我们要提升档次,要有好的成品,高性价比且好看,这是非常重要的,年轻人都是颜值为先。
产品的创新力和性价比都很重要,对于小规模企业来讲是困难的。大型企业的运营模式比较有优势,所以我们进入市场是谨慎态度,我们还在不断寻找创新的运营模式,需要和业内人士多交流学习。
孙骏:在消费需求层面,我们探讨如何把消费体验融入到我们的卖点里。我认为定制的一个优势是参与感,消费者的idea变成我们产品的特性,让他觉得产品的创作里加入了自己的灵感。
从内部层面,还需要科学高效的管理,在我走访的一些企业中,我认为他们的管理还有不少提升空间,还是要练好苦功。有些企业在疫情下订单不多的情况下,也在追求精益化,在学习和培训,厚积薄发。
李骞:我认为分两个层面。第一种是伪个性化。我们在选择衣服的时候,就体现了我们每个人的个性,但穿相同衣服的人成百上千。
从表面上看的个性化,其实是一种共性形态,所以有的工厂70%的生产都是共性化的,他们的材料、颜色是有限的,他们的个性化是局部个性化。
第二种是真正的个性化需求,部分小企业去满足极少数的这些个性化需求,大企业不一定会去做,或者与中小企业配合做代工。
朱海湛:个性化需求有很多方面,像我们现在做的,不同的面料、皮料给客户去选择,这是主流。
我们大部分配件是标准化的,客户选择自己喜欢的花样,未来可能会在尺寸上、坐感上定制,有10%~20%的市场,这也是我们和力克合作的原因,以dc软件来快速进行尺寸变化。
我们需要站在客户的角度来思考,他们需要在哪方面定制,而我们怎么做到“对他们来说是个性化,对我们是标准化”的生产。
延伸阅读:
孙骏:我们将其称为“工业化的个性化定制”。工业化意味着要有一定的批量,这需要标准化,并不是完全定制一个东西,在一个有限的菜单里进行选择和组合。
否则做衣服只是裁缝的活儿,做沙发是木匠的活儿。而个性本来就是很主观的,消费者的主观能动性的选择融入到产品创作里,得到满足感,使产品溢价是我们的目标。
亚博国际app官方的版权声明:今日家居网独家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地址。未经许可请勿随意删改文字, 随意删改本站内容,今日家居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