维纳·潘东——20世纪最富于想象力的设计大师-亚博电竞官方网址

导读:
潘东把他天马行空,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充分运用到家具设计、室内设计、展览设计、灯具设计及纺织品设计等领域,设计作品至今依旧“思想超前”,被称为20世纪最富想象力的设计大师。

作为丹麦20世纪中期“黄金时代”的一员,“设计顽童”维纳·潘东无疑是最富有想象力的那一个。追寻他的设计轨迹,我们能看到一代大师是怎样不满足于现状,不断挑战着大众的审美并成功引领了一个时代,以至于当代设计师依然为在空间当中摆一把“潘东椅”为荣。丹麦《家具》杂志曾这样评价潘东的设计:“维纳·潘东想要唤醒我们全部的感觉,从近乎幽闭恐怖的体验一直到充满色情的想象。”在以往的家居空间中往往都以米灰色的色调呈现,仿佛进入到一个加了“灰色滤镜”的牢笼,直到潘东的出现打破了这片沉闷,给了世界一个充满色彩的空间。这些拥有高纯度颜色、几何图案,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还十分“花哨”的作品,甚至直接影响到后世的“波普艺术”。潘东把他天马行空,无拘无束的想象力充分运用到家具设计、室内设计、展览设计、灯具设计及纺织品设计等领域,设计作品至今依旧“思想超前”,被称为20世纪最富想象力的设计大师

印象丹麦——“居家”-“家居”

中国人对于丹麦的印象或许一直都是“冬夜漫长无涯,只有靠童话聊以自慰”。但其实丹麦一直是长期占据“国民幸福指数最高”的国家,或许和丹麦人一直崇尚的“hygge”概念有关,官方的解释是:一支蜡烛,一双羊毛袜,一个壁炉,一杯热咖啡,一件宽松毛衣,窗台上铺满靠垫和毛毯,锅里的炖牛肉香气四溢,木地板咯吱作响,低垂的灯散发出柔和的光,温暖归家的主人。这是丹麦人喜欢的生活方式,也是这长期“居家”的生活环境,才能孕育出如此众多的“家居&rdquao;设计师。就像《小王子》里说道:“正是我们浪费在玫瑰上的时间,才使得玫瑰变得如此珍贵。”

丹麦是北欧四国中最小的一个,四国都很注重设计,但也有自己擅长的邻域。就像在中国的江浙沪一样,比如浙江的茶叶特别好,苏州以刺绣声名在外。举例来说,在整个挪威,想象力惊破天际线的建筑比比皆是。拥有广袤的海洋与峡湾,群星与极光,建筑师们恣意地汲取大自然的灵感,建筑物便从大自然里野蛮生长,但很少有人做家具;瑞典是欧洲最大的铁矿砂出口国,矿产资源丰富,因此工业产品的设计比较多。在首都斯德哥尔摩的地铁系统被誉为”世界上长度最长的美术馆”,但手工艺品都是进口;像芬兰就比较多的陶瓷,手工艺品的设计,相对出名的建筑就比较少。丹麦自然不用说,以家居设计闻名世界。

丹麦人均收入很高,但贫富差距却很小,放眼当今世界是十分罕见的。依托丹麦超高的福利政策,和长期以来对设计的认知教育,哪怕走进一个生活相对拮据的学生家里,你或许能在32平的小公寓角落,遇见价值1000欧元的维纳·潘东灯具,而不是一只lv包。


潘东泳池

童年记事——幸运与勇者相随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维纳·潘东(vernerpanton,1926-1998年)是丹麦著名的设计大师,出生于丹麦第二大岛菲英岛。10岁时父母离婚,潘东跟着父亲一同生活。父亲是一位典型的丹麦人,因为社会福利好,不会想要去做“冒险”的事情,安于现状,工作是庄园客栈的客房税吏。在潘东告诉父亲自己想做一名艺术家时,自然遭到了父亲的极力反对,认为这不是一份安稳的工作,潘东没办法只能另寻他路——成为一名建筑师,就读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。当时丹麦设计基本上是私人企业的事情,政府很少介入设计事务。丹麦设计师主要有两个背景:一个来源是建筑行业,一个背景是手工艺行业,潘东就是建筑师出身。

潘东于1951年毕业后,误打误撞进入了设计大师柯诺.雅克比松(arne jacobsen)的事务所工作,雅克比松(生于丹麦首都哥本哈根,丹麦国宝级设计大师,北欧的现代主义之父, “丹麦功能主义”倡导人,主张“简约”设计风格。他对家具设计有着他独到的理解,喜欢利用周围事物提炼出设计元素,因而摧生出蚂蚁椅、蛋椅、天鹅椅等旷世之作)的艺术气质和精益求精的工作方法深深影响着潘东。作为雅克比松的助手,潘东参加了雅克比松的许多开创性的设计,包括著名的“蚁椅”。

在雅克比松事务所历练四年后,潘东于1955年建立了自己的建筑与设计事务所,并首先在系列实验建筑设计方面崭露头角,如折叠房屋、纸板房屋和塑料房屋。然而他发现人们更加关注的是他在房屋当中的的坐具、灯光、纺织品、地毯以及相关的展览设计。独特的创意,抽象的造型和大胆的色彩,对当时的家具行业具有革命性的突破。这让潘东意识到或许家居设计才是他应该深入研究的方向,“锥型椅”和“心形椅”就是诞生于这一时期。潘东由此开始巧妙地改变着椅子的结构:椅子不一定需要明确的靠背,也并非必须有传统椅子腿部的结构。事实证明在潘东设计的椅子中,永远找不到四条腿。  


潘东椅   

缔造神话——万物之始,大道至简

在现代家具的发展史上,“潘东椅”是一把绕不过去的椅子,它是全世界第一张把以单件塑料一次性压模成型的家具,是现代家具史上一次革命性的突破。在此之前有许多大师都有这个构想,如第一代大师密斯,第二代大师小沙里宁,但苦于没有合适的材料,潘东对此也探寻了近十年。1959年,潘东就已经根据人体曲线设计好了这把“s形单体悬臂椅”,但当时没有任何材料可以解决这把椅子的支撑性,潘东椅一度成了潘东的“纸上谈兵”。经过常年不断对的实验,60年代,他与美国米勒公司进行的研制工作终于取得了突破性进展,后于1968年正式定型生产。“潘东椅”一经问世,立刻风靡全球,也让潘东一跃成为60 年代最重要的设计师。

从古至今,中国人一直崇尚“简约”,正如《道德经》中说:“万物之始,大道至简,衍化至繁。”中国古代的字画都以留白为主,中国文人写书法的地方装饰的也不会很繁复,可能就只有一张书案和一些必要的家具等等。说到书画界的极简主义,首先想到的人物必然是八大山人,他的极简画可谓是国画的最高境界,就连齐白石老先生都说想要早生300年为他研磨,他的画更影响到1960年代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们。西方极简主义也是这样,就像“潘东椅”以简单到极致为追求,但是意境饱含其中。“潘东椅”形状上以单一曲线构成,没有其他的额外骨架,全靠椅子本身的设计时赋予它的柔性支撑,简约到在绘画时只需要一笔就可以勾勒。近几年北欧设计大受中国人的欢迎,其原因或许正是它契合了我们文化根源里的一些东西。


潘东视觉二号展览

出走丹麦——为求今生所“爱”

潘东在空间和色彩方面的把控一直领先于同时期的设计师,1959年潘东在丹麦贸易博览会上的个人作品展中,又一次在空间设计上作了反常的突破,所展览的整个世界全盘颠倒:他将展示空间进行逆转,天花铺上地毯,所有的家具和灯具都倒置陈列,“倒置”的手法其实在潘东早期的设计作品中就有眉目,只是这次把这个理念放大到整个展览之中,这在当时是史无前例的,展览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成功。

趁热打铁,在第二年德国科隆家具展览会上,潘东又把他对“色彩”的理解融入到整个空间之中,在天花板上大胆地铺上了色彩灿烂反射强烈的银箔,据说这个点子还是受他夫人的影响。有一天潘东在厨房看到家里新买的银色盘子,新奇的把它拿起来把玩,发现盘子可以很好的反映周围的环境色,就像是一面镜子。这瞬间激起了潘东的兴趣,并把这个特性运用到了作品中。

潘东一生的设计惊世骇俗,以至于丹麦社会无法为他提供满意的工作环境,也促使着他去巴黎、去巴塞尔等思想更开放的城市去发挥惊世之才,开拓他热爱的设计事业。潘东前无古人的设计语言,对色彩的极端使用,以及对新材料的大胆尝试,都使其的设计无法代替。

1962年潘东为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离开丹麦,在瑞士的巴塞尔建立了他的个人永久性设计事务所。之所以选择这座城市定居下来,也与他在此遇到了真爱分不开。潘东第一段婚姻是在1950年,潘东与丹麦著名设计师汉宁森(被誉为丹麦最杰出的设计理论家,同时还是一名犀利的社会和建筑批评家)之女结婚,但在一年后他们的儿子意外去世,这段婚姻也走到了尽头。但潘东和导师汉宁森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汉宁森去世。这段经历让他对家庭生活充满了抵触,才会一心扎根到事业之中,直到有天在西班牙特内里费岛度假,遇到了一生的挚爱——玛丽安麦弗逊。他们很快坠入爱河,两年后,在瑞士的巴塞尔结婚,共同旅行了很多的地方,抚育了两个女儿,在一起直到潘东的死亡。玛丽安不仅是潘东的伴侣还是他的经理人,这对夫妻似乎找到了最完美的彼此。在潘东死后,玛丽安搬离了他们在巴塞尔和哥本哈根的住所,她说:“潘东死后,我很快就离开了我们的旧公寓,一个人住着太大了。在这个新公寓里,没有他,我不知道未来的日子还有什么意义。”

潘东和玛丽安麦弗逊

在巴塞尔,潘东拓展了更宽广的设计市场,先后为欧美许多著名公司设计家具、灯具和其他的产品。其中最著名的是“视觉二号”展览,该展览成为1971年科隆博览会上的最大的焦点。在融合元素方面,潘东无疑是高手。地板、墙壁和天花的处理,家具、灯具元素、纺织品和塑料、瓷釉的材料全部组合成一个完美而不可分割的单元。这组有大红、玫红、蓝色、紫色等单纯而强烈的色彩相结合,有奇异的波浪起伏座椅和躺椅构成的雕塑家具装置,已经超出一般家具的设计概念,显现了潘东的非凡创造力与想象力,一直为后世津津乐道。      

尽管离开祖国丹麦,潘东与丹麦著名的汉森公司的合作也是有声有色,主要是座具的设计。潘东在这段设计期间,比较强调“共享”的概念,在不懈的创作中,结合他早期的设计的座具,进一步拓展了对家具的应用。例如设计出“14-3座具系统”,这套系统包括了20种不同的组合模式。就像“模块化”设计一样,可以根据自己的需求不断改变座椅的形态,让使用者获得参与感。他希望“鼓励人们用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周围的环境,使其更激动人心。”优美的线条让作品放置在任何空间中都十分灵动,不会有传统沙发的笨拙感。“飞行椅”、“坐着的轮”等都产自这一时期。这一系列的设计都显示出了潘东的家具设计哲学:设计要与椅的形式相符合,而不仅仅是功能性的。

除了空间设计外,在漫长冬夜的生活环境之下,能够让生活被光点亮的大概就是灯具和蜡烛了。作为一个家具设计师,潘东非常重视灯饰设计,在他的设计生涯中,利用各种新材料前后设计了超过25款灯饰,因为他深刻明白灯饰的重要性。潘东说:“光与色有着密切的联系。如果你从日光转为人造光,或者从强光到弱光,颜色会在自然界中发生重大变化。此外,颜色知觉受材料结构的影响。即使一块织物的颜色一样,它们所反射的光也会完全不同。”  

他的壳形灯具“乐趣”系列,悬挂灯具“球”以及各种树枝形的装饰灯都给照明设计带来了新的方法和视野。正如设计师一致认为灯饰并不止照明这一单一用途,还可以为室内环境营造特定效果,实用性显然不是潘东的主要考虑因素。他曾在的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其后也成立了专门的“灯光实验室”,主要研究日光和人工照明。      

除了家具与室内设计外,潘东还是一位色彩大师,他提出了“平行色彩理论”的概念,即通过几何图案,将色谱中相互靠近的颜色打下了基础。潘东总是对颜色说些什么。例如,他喜欢穿着浅蓝色的衬衫,他说:“蓝色表达轻松的感性, 冷静和满意, 忠实;蓝色象征着机密的友情, 爱情。深蓝色代表深度, 浅蓝色为宽度。歌德让蓝色象征智慧。”潘东对几何图案纺织品的设计也广受好评,主要也是应用了他“平行色彩理论”中明快的“彩虹色彩调色板”。


潘东视觉二号展览

“我的工作的主要目的是激发人们使用他们的想象力。大多数人生活在沉闷的色彩中, 都是灰米色的整合, 致命得害怕闪亮的颜色。我想在纺织和家具作品中加入前所未有颜色,并利用最新的技术, 尝试新的展示方式, 鼓励人们使用他们梦幻的想象, 使他们的环境更令人兴奋。”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    ——维纳·潘东

潘东是丹麦现代设计的伟大“叛逆”。他自始自终是以彻底“革命性”的态度对待设计,以最先进的技术和最新式的材料展开大胆、创新,充满戏谑情调的家具和室内设计发人省醒,所有这些最后都集中体现出潘东对社会、对人类前途的一种乐观心态。拥有众多如此充满想象力的设计,潘东简直就是“设计界的安徒生”。

潘东的室内、家具、照明以及其他设计包含了许多超前的设计探索,包括后来的波普和后现代设计,都可以从其早期的作品中找到关联的语素。未来设计中还会有多少收到他的深刻影响,我们不得而知。

维纳·潘东——编年体大事记:

1926年,潘东出生于丹麦。

1951年,潘东毕业于丹麦皇家艺术学院建筑系。

1950 - 1952年,潘东作为设计助手在著名设计师雅克比松设计事务所工作,参与多项经典作品的开发设计,包括“蚁椅”等。

1955年,潘东建立自己的设计事务所,并因为几个建筑项目而一举成名,包括1955年设计的collapside,1957年设计的carboard及1960年设计的plastic。

另外,潘东设计的诸多坐具及灯具还有纺织品,同样得到了广泛好评。

1960年,潘东设计出著名的潘东椅,直到今天还是被看作经典作品,这件划时代的作品于1962年被米勒公司正式生产。

1962年,潘东离开丹麦,来到瑞士的巴塞尔市,并建立永久性的设计事务所,这之后,潘东的客户包括全球著名的knoll、thonet、kill公司等。

1963年、1968年,潘东两次获得美国国际设计奖(aid奖)。

1967年,潘东获得rosental studio奖。

1968年,潘东获得意大利欧洲domus奖。

1971年,潘东与colombo及mourge合作设计的“视觉2号”展览成功地成为当届科隆博览会的焦点。

1978年,潘东获得丹麦家具设计奖。

1981年,潘东获得asid奖。

1981年、1982年、1984年,潘东三次获得deutsch auswahl奖。

1998年,潘东去世。

延伸阅读:隈研吾——东方建筑文化的实践者

亚博国际app官方的版权声明:今日家居网独家发表,转载请注明来源和链接地址。未经许可请勿随意删改文字, 随意删改本站内容,今日家居网将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。

网站地图